经典文学

经典文学>赵桓岳飞晋江文学城 > 第286章 太上皇出幺蛾子!(第1页)

第286章 太上皇出幺蛾子!(第1页)

高家府邸。虽然府上的人被杀了,府邸流血很多,如今却已经清洗干净。岳飞的士兵也接管了宅子。这一处住宅。作为了杨时的办公场所。杨时、赵构和岳飞都回来了,虽然赵构是康王,可是,杨时作为政事堂的次辅,以及如今治理大理国的人,当仁不让的占据了主动权。杨时目光落在了赵构的身上,开口道:康王殿下圆满完成了覆灭大理国的任务,接下来,就要带着段和誉回朝了吧是!赵构点头回答。杨时捋着胡须道:老朽倒是有个建议。赵构连忙道:先生请说!对于杨时,赵构是打心底的敬佩,更是把杨时当作老师。曾经的他,身为赵佶的儿子,也一样是有名师教导,诗词书画样样精通,对理学也有些许造诣。他一贯认为,自己不弱于人。和杨时一番交谈后,赵构才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,杨时的才学和治学态度让他大受震撼,自此也变得愈发谦逊。越是跟着杨时学习,赵构越觉得自己做得不够。曾经的年岁,如同虚度。杨时回答道:康王殿下立下大功,老朽建议您做三件事。第一,收集一些大理国的特产,回到东京后,才好献给陛下。第二,收集大理国南方,交趾国越朝的一些情况。第三,最好是再召集一些大理国的本土大族,让他们跟着一起去东京城朝贡,表示尊奉官家尊奉大宋的立场。杨时微笑道:这只是老朽的一点小建议,做与不做,全看康王殿下自己。赵构听得眼前一亮。了解交趾国大越朝的情况,是有备无患。他的这位皇兄不是故步自封的人,相反,是积极备战要开疆拓土的人。可以预料到,未来大宋还会进一步开疆拓土。交趾国曾经自号小中华,杀入大宋,攻占城池,这样的奇耻大辱,大宋必定会一雪前耻的。提前打探消息是有必要的。同时,也为他将来再一次立功,奠定了夯实的基础。至于献给皇帝的特产,那是兄弟情谊。大理国的大族,或者是部落族长去朝贡,那是全了天朝上国的颜面。赵构心中非常的感动,拱手道:先生的点拨,本王铭记于心。杨时笑了笑,目光又落在了岳飞的身上,正色道:岳大人接下来要镇守大理国,地方上有反叛的,还需要你调兵镇压。岳飞抱拳道:杨相公放心,您有什么安排,我全力配合。好!杨时点了点头。他也立刻撰写了一封书信,这是需要人才的书信,恳请皇帝抽调更多的官员来大理国,要实施大理国的改革。杨时把书信递给了赵构,请赵构转交给皇帝,希望赵桓尽快抽调更多的官员和士人来大理国。人多了,才能治理。没有大宋的官员来,单靠大理国的人治理,很多事情就无法贯彻。赵构收下了书信,没有立刻就离开大理国,按照杨时的指点,收集着关于交趾越朝的情况。大越朝是南方交趾的国号。昔日,越朝刚建立时励精图治,一切按照中原的模式来,不论是官员构架,亦或是科举,乃至于兴建的文庙,都是孔子和孟子等人。这才是小中华的来源。越朝不仅和北宋开战,也和大理国开战,四面出击开疆拓土。只不过,国家的开疆拓土一般在鼎盛时期。到了南宋时,越朝的实力已经衰弱了很多,内部也出现了争权夺利,反而和南宋友好相处了。越朝和大理国接壤,恰是如此,赵构能搜集消息。赵构又逗留了十来天,一切也准备妥当,就不再逗留,带着段和誉一家子,以及带上了愿意去东京城朝贡的大家族和地方部落之主。人数不是太多,这些去朝贡的族长和部落之主,全都是聪明人,希望拉虎皮扯大旗,借着朝贡后回来掌权的。赵构带着人往回走,与此同时,大理国已经拿下的消息,且大理皇帝段和誉上表请降的消息,也经由探子传回了消息。……六月的东京城,天气愈发炎热。只是,东京城依旧人来人往,热闹喧嚣不减分毫。曾经赵佶当皇帝,为了一己之私压榨天下百姓,苛捐杂税繁重,百姓日子难过,东京城虽然繁华却有很多的流民。赵佶见不得穷人,直接派士兵去驱逐,把穷人赶得远远的。见不到,就没有穷人。赵桓却不一样,他从不是掩耳盗铃的人。朝廷开疆拓土下,百姓沦为流民,那就组织起来,迁徙到边境去安置。同时,朝廷也在励精图治,使得地方百姓能安居乐业。让东京城的整体环境好了太多太多。实际上百姓承担的苛捐杂税少了,日子舒坦了,自然会有许多人愿意花钱。花钱这个事儿,在于信心,在于百姓对整体环境的判断。赵佶当皇帝时奸臣当道,打不赢北方金国,不仅有苛捐杂税,还有外部威胁,眼看着就要亡国了。百姓不敢使劲儿的花钱,一个劲儿的存钱,一个劲儿的存储粮食。有钱也不用,有多余的粮食也不敢卖,生怕遇到大灾之年。时局一年比一年好,百姓判断未来几年是好日子,就没了什么担心,愿意拿出多余的粮食卖,愿意花钱。百姓的钱用出来,地方也就繁华富庶。这是个正循环。越是乱世,百姓越藏着掖着。朝廷收不到赋税,地方越乱,时局也更坏。大殿内。赵桓翻看着奏折,主要是朝廷户部要用钱的。北方金国在开拓,需要用钱。关中出现轻微地震,需要赈灾。黄河今年泛滥,也需要赈灾……一项项事情安排,都是要用钱的。到处都找赵桓用钱,当家难,好在目前江南各地繁华,能收上来的钱财足够运转。否则,还真是难办。在赵桓批阅着奏折的时候,黄经走了进来,行礼道:官家,有康王的奏折送回。呈上来!赵桓从黄经的手中,接过书信浏览,越是往下看,脸上笑容越灿烂。九妹终于变成了九郎,不再是软弱的性子了。以一己之力,挑起大理段氏的内斗,再勒令段氏向大宋投降。赵构当记首功。赵桓一向是任贤用能,也不是喜欢防备兄弟的人。这些个手足兄弟,都是他创立大业的左膀右臂。比如现在赵构在他的鼓舞下,取得了大功劳。立下功勋的赵构,不能打压,应该要继续委以重任,让赵九郎发挥出大宋宗亲的作用,比去倭国。这是妥妥的爱啊!赵桓脸上露出笑容,吩咐道:黄经,一旦康王回京,立刻通报。奴婢领命!黄经立刻回答。赵桓吩咐后,又埋头处理政务,没过多久,就有太监进入,行礼道:陛下,太上皇又回来了。哦,父皇回来了。赵桓脸上也浮现出笑容。赵佶去游山玩水,之前曾因为半路上见到农家百姓的日子凄苦,幡然醒悟回了东京城,主动找到了赵桓,要下罪己诏。赵桓当时就拒绝了。毕竟,赵佶已经是太上皇,让赵佶下罪己诏,不会显得他有什么仁德,反而让人觉得他苛刻寡恩,连自己的父皇都要如此针对。赵佶没有下罪己诏,就回了龙德宫。刚回东京城的赵佶,倒是安分了几天。只不过过了小半个月,赵佶就再度恢复了原来享乐的样子,继续喝酒画画等享乐。同时,又带着人去游山玩水了。一直以来,赵佶身边的人都有消息传回。赵佶去地方上游玩,的确没讲排场,也没有穷奢极欲的玩乐。甚至大多数时候,赵佶竟然去了道观。一开始出游,赵佶去了地方游玩,逛了很多繁华地带,逛了很多花花世界。到最后,却开始厌倦了,找回了老本行。专门去道观拜访。因为赵佶重新道家的缘故,天下道观无数。可是,这些远在深山的道观道人,虽然精通道法,论及这方面的天赋,却比不了赵佶。赵佶每到一地,都能令道观的人折服,没有人是赵佶的对手。连续转悠后,赵佶也无事可做了。没意思了。赵佶才一路回了东京城。赵桓想了想,没有端着皇帝的架子,亲自来到大殿门口迎接,给足了赵佶这个皇帝老子的面子。赵桓把赵佶迎入宫中,也没有冷场,主动道:父皇这一趟去地方上游玩,感觉怎么样赵佶说道:朕看了地方,你做皇帝很好。之前百姓凄苦,如今地方上的百姓,虽然还是不怎么好,总体上却也过得去。赵桓说道:父皇过奖了。赵佶和赵桓拉着家常,说着地方上的事情,赵桓也耐着心思配合着。许久后,赵佶忽然道:小九去了大理国,现在怎么样大理国是穷乡僻壤,这样的一个不毛之地,夺取了也是负担。你,何苦要安排小九去呢赵桓轻笑道:父皇,大宋要恢复天朝上国,岂能龟缩一隅之地呢曾经是华夏的疆土,一寸土地都不能丢,朕还要开疆拓土。从朕这里,就要立下祖宗法纪。华夏的土地是自古以来就有的,决不允许丢失一寸一毫。您觉得是负担,那是因为大理国还没有怎么开发出来。一旦大理国彻底开发出来,自然有价值。赵桓沉声道:正如上古时期的江南之地,也是不毛之地。到如今,却已经是天下最富庶的地方。赵佶也是一时愣了下。耍嘴皮子,皇帝是最擅长的。要和皇帝争论个高下,要和皇帝争论个输赢,那是万万不可能的。赵佶捋着颌下的胡须,说道:你的话,倒也有一定的道理。朕今天来,还有一个事情。赵桓眉头上扬!铺垫了这么多,终于来了吗赵桓从来不会有什么惯着的心思,赵佶的请求合理,他可以答应。如果不合理,赵桓是绝不会答应的。赵桓问道:父亲说说看赵佶开口道:朕最近常感身体虚弱,死之将至了。朕打算进一步炼丹修道,奈何龙德宫钱财不够。皇帝,你拨一点钱财如何赵桓说道:父皇要炼丹修道,我本不该阻止,因为这是父皇的喜好。对,对,不能阻止。赵佶脸上露出了笑容,连忙道:朕这辈子也没什么追求了,只希望炼丹求道,能够求得丹道之术,延寿永昌。赵桓沉声道:父皇,是药三分毒,更何况是丹药呢你要炼丹求道,要知道服食了丹药,那是有毒性的。赵佶摆手道:如果朕不懂,那也就罢了。可是,朕什么都懂,没有人能够欺骗朕的。说到这里,赵佶一副卖惨的姿态,开口道:皇帝,你坐拥四海,现在天下太平,连这点事情都不满足朕吗朕什么都不插手,什么都不管了,连这点小事你也要过不去。赵桓看着赵佶一意孤行的样子,心中冷笑。真是好言难劝死鬼!他希望赵佶不要求什么丹道长生,好好过日子,未来安享晚年。如今看来,赵佶反而不领情。自己要求死,就怪不得人了。赵桓沉声道:父皇的龙德宫,我每个月多给一万两银子。才一万两赵佶皱起了眉头,沉声道:炼丹需要很多的丹药,岂是区区一万两银子就能解决的。依我看,少说也得十万两银子才行。赵桓直接道:多了没有,父皇如果不要,朕就收回来了。要,要,怎么不要呢赵佶连忙点头回答。一万两银子,那也是一大笔钱,足够花销了,也能让他继续研究丹药。赵佶达成了目的,就不再逗留,主动告辞离开了。赵桓枯坐在殿内,思考着赵佶来的事情,觉得有些突兀,赵佶这个老小子虽然不学无术,实际上不涉及治国,他还真是极有学术的。很少人能赢赵佶!赵桓开口道:黄经,立刻安排人调查下,看看太上皇身边有什么变故。早些日子出去了一趟,回来安静了。如今,又要搅风搅雨了。奴婢领命!黄经急匆匆下去安排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